系统管理

  复旦大学黄侃课题组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以"Insights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organic carbon: High time resolution observation in urban Shanghai"为题发表文章揭示: 

  气溶胶中的含碳组分因其含量较高且来源复杂,在灰霾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缺少对颗粒物中的含碳组分进行长期的高时间分辨率观测。最近,我们通过使用小时分辨率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有机碳和元素碳质量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并基于最新改进的元素碳示踪法估算了一次有机碳和二次有机碳的浓度水平。这一研究显示,颗粒物中含碳组分的日变化受到了本地机动车排放和大气边界层的综合影响。采用多种分析手段,本研究确认了一次含碳组分主要与区域和长程传输相关,二次含碳组分的含量在秋季收获时段最高,主要来自邻近的长三角地区的生物质燃烧排放。颗粒物中一次含碳组分的比例在灰霾和非灰霾天之间保持相对恒定,而二次含碳组分在灰霾天则明显降低。通过对含碳组分在灰霾天和非灰霾天的系统分析,该论文提出了上海市的灰霾污染更多地受到一次含碳气溶胶排放的影响,二次有机气溶胶在灰霾形成中的作用有限。

  复旦大学黄侃研究员和庄国顺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课题组的博士生徐剑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长三角生物质燃烧的三维特征解析及对区域霾形成的过程研究》(91644105)的资助。 


文章链接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97491173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