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管理

“立足科学治理大气污染,中国方案走向国际“
国家自然基金委大气污染重大研究计划成果亮相亚洲最大清洁空气盛会


        摘要:在第11届“更好的空气质量大会(BAQ)”上,中国科学家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大气污染重大研究计划最新研究成果与科学治理经验分享给更多亚洲国家。

      2023年11月
15-17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CAA)、亚洲开发银行(ADB)、气候与清洁空气联盟(CCAC)在菲律宾马尼拉联合举办第11届更好的空气质量大会(Better Air Quality Conference,简称“BAQ大会)。大会围绕主题“从雄心迈向行动:实现清洁空气目标,减少健康和气候影响”(Ambition to Action: Clean air for health and the climate)展开,设有20 多个分会,百余个主旨报告、圆桌对话和主题分享,亮点纷呈、精彩连连。

BAQ大会一直是亚洲最大的清洁空气旗舰盛会,在过去二十多年持续吸引着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行业企业、国际机构、NGO、媒体等多个相关方的积极参与,议题覆盖环境保护、公共卫生、能源、交通、工业等多个关键行业和领域。本次BAQ大会迎来了亚洲、欧美等39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位参会者,其中包括史上最大的规模中国代表团—近百名政府官员、科研人员、行业代表和公益组织伙伴齐聚一堂,带着中国经验亮相大会。中国科学家代表全面介绍了中国如何以科学为基础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的历程、成果和经验,将中国解决方案带给更多面临着空气污染挑战的亚洲国家。

大气污染治理的黄金十年,给中国带来根本性改变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过去10年,中国的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数减少了92%。特别是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从每立方米90微克降至30微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在开幕式全体大会上,生态环境部大气司项目处处长蔡俊用一组数据,直观展示了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突出成绩。

蔡俊表示,自2013年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包括《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重要政策文件。以此为指引,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淘汰低效落后产能、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货运“公转铁”“公转水”等综合措施,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运输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对空气质量改善起到关键作用。

“难能可贵的是,中国是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实现了空气质量的快速改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世秋在大会开幕发言中强调:“取得这样的关键性进展,政府的治理意愿、科学界的研究支撑、行业的有力措施、以及公众参与等相关方行动缺一不可。”

科学研究与技术快速进步,为治理决策与行动提供强有力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大气污染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组长)在主旨报告中强调,“中国之所以可以用7年时间走过美国过去30年的大气污染治理道路,强有力的科学支撑发挥了关键作用”。北京大学和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共同举办了“以科学为基础的清洁空气政策制定和行动:亚洲经验分享和交流”专题分会,旨在将中国在相关领域积累的成果、方法和经验分享给亚洲、乃至全球更多有治理需求的国家。

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中国大气污染成因复杂,研究从何入手、如何推进,现有哪些重大发现?中国在过去十余年投入了大量科研资源,开展了多个大型研究计划以支撑大气污染治理决策。朱彤举例,自2016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开始推进重大研究计划“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与应对机制的基础研究”,该计划一直延续到2023年。项目投入高达2.4亿元人民币,涵盖多达76个项目,集结了全国3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科研人员超700人。

截至目前,该重大研究计划已在排放清单、仪器研发、大气化学和物理过程、空气污染与气象-天气-气候交互研究、模拟预测、数据集成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大气复合污染成因理论体系的建立,为大气复合污染控制思路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北方农村地区散煤治理等关键措施的出台提供了关键的科学支撑。

亚洲经验分享和交流”分论坛的科学进展与应用介绍环节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世秋主持,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委大气复合污染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的负责人及骨干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张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和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聂玮,分别围绕多尺度排放清单模型的开发和应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自主研发与应用、大气化学与大气边界层的相互作用研究与观测进行了主题发言。在政策进展与经验分享环节,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付璐担任主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胡京南、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研究室主任徐向超分别介绍了中国在重点区域和城市层面科学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薛涛从健康视角阐述了中国清洁空气行动带来的健康收益,以及中国和亚洲地区仍然面临的挑战;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项目总监万薇博士分享了中国在清洁空气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关键进展和挑战,并与多个亚洲和欧美国家开展对比分析。
        共同应对空气污染挑战,中国解决方案走向国际

分会期间,中国代表的精彩分享吸引了泰国、印尼、印度、马来西亚、蒙古、菲律宾等多国参会者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来自亚洲理工学院、万隆理工学院、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等高校科研机构、及印尼、泰国和菲律宾国家和地方环境管理部门的政府代表,纷纷与上述发言嘉宾展开对话,在充分肯定中国科学治理措施的同时主动取经,希望从中获得更多有益参考。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科学家代表坦言:“羡慕中国的科学家和决策者能够很好地达成一致,能够很流畅地把科学发现转化成实际决策。”

分会组织方收到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瑞士等亚洲乃至全球多个国家代表的积极反馈,表示从中国参会代表的精彩分享中受益匪浅,希望探索更多与中国相关管理部门和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机会,帮助更多国家和城市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应对气候变化,进一步保护公众健康,共同寻求绿色转型路径,迈向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