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管理

刹车磨损是我国特大城市重要的PM2.5健康风险源-黄晓锋团队-北大深研院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黄晓锋教授团队基于在深圳开展的长期PM2.5观测,结合受体模型和健康风险模型识别了2014–2020年深圳市PM2.5中重金属健康风险的主要来源变化趋势,提出刹车磨损源是我国特大城市未来PM2.5健康风险管控的重要挑战,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环境领域国际著名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Trends and challenges regarding the source-specific health risk of PM2.5-bound metals in a Chinese megacity from 2014 to 2020。

作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是我国首个PM2.5年均浓度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一、二阶段过渡标准的特大城市,并在2020年率先降至19微克/立方米。另一方面,深圳市机动车密度居全国第一,电动汽车保有量居全球第一,机动车污染给城市空气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该研究发现,2013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效改善了深圳市空气质量,PM2.55种关键重金属(Cd、Cr、Ni、Co和Pb)的总致癌风险从5.0×10-6下降到1.8×10-6,但仍然超过一般可接受风险水平(1×10-6)。风险来源分析表明,深圳市工业结构转型和污染控制是重金属总致癌风险降低的最主要原因,远洋船舶、扬尘和机动车污染控制也有作用。2020年,PM2.5中重金属首要健康风险源已从工业排放(2014年为61%)转变为机动车排放(63%)。进一步分析发现,机动车排放致癌风险主要来自高温刹车磨损过程排放的Cr和Ni,且近些年并未像尾气排放一样显著下降,显示出机动车非尾气排放的健康风险日益突出。

该研究指出,由于刹车磨损过程同样存在于当前大力推广的电动汽车上,随着机动车保留量的持续增加,我国特大城市机动车排放健康风险管理未来将遇到重大挑战。因此,在传统的机动车尾气控制基础上,亟需出台和实施能改善机动车非尾气排放状况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政策,为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导向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保障。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1744202)资助。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参与了联合研究。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1c06948